近日,為推動市場監管領域信用監管從傳統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升級,切實提升經營主體風險防控能力,長三角地區市場監管部門共同制定并發布《長三角市場監管領域信用監管風險提示清單》(以下簡稱《清單》),旨在通過標準化風險指引,構建全流程信用監管服務體系,為長三角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聚焦20項高頻風險清單為監管與自查“劃重點”
《清單》精準錨定近年來經營主體違法失信高發領域,圍繞經營異常、信用修復、年報公示、登記監管、市場退出5大核心業務環節,系統梳理出20項具體風險提示事項。每項事項均明確業務類別、事項名稱、法律法規依據、觸發條件、適用主體類型等內容,讓風險邊界更清晰、監管標準更統一。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將以《清單》為日常監管與服務“工作指南”,結合地方實際通過多元渠道向經營主體推送風險信息,引導經營主體對照風險點主動開展自查自糾,從源頭規避失信風險,實現“早發現、早整改、早規范”。
分場景落地實施信息化+現場指導雙軌發力
針對不同地區信息化基礎差異,《清單》實施采取“分類推進”策略。信息化條件較好地區可將搭建《清單》事項自動監測平臺,整合市場監管數據資源,實現對經營主體失信風險的實時監測與智能分析。一旦觸發風險條件,平臺將通過手機短信、智能語音、官方APP、政務服務平臺等多渠道自動推送提示信息。暫不具備信息化條件地區,將結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專項整治等執法工作,加強現場指導幫扶,面對面督促經營主體落實主體責任,確保風險提示“不漏一戶”。
此外,有條件的地區還將結合經營主體實際需求,量身定制個性化合規應對方案,提供可操作的整改建議,進一步延伸風險提示服務鏈條,讓幫扶更精準、更貼心。
健全保障機制確保清單落地見效
為推動《清單》高效落實,長三角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將從三方面強化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建立風險提示信息發布協調機制,明確各層級信息發布權限、渠道與職責,避免重復提示干擾經營主體;二是規范服務流程,嚴格把控風險提示信息發送頻率與時間節點,對有法定辦理時限的事項,在觸發條件生成后充分利用法定時限區間發布提示,對提示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經營主體,納入年度重點檢查名單;三是強化協同聯動,針對跨領域風險提示事項,加強地區間、部門間協作,建立信息共享與協同管理機制,聯合制定提示服務方案,形成工作合力。
下一步,長三角市場監管部門將根據法律法規變化、政策調整及信用監管實際需求,及時更新《清單》內容,同時,通過多渠道開展宣傳,提升經營主體對信用政策的認知度與參與度,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信用建設的良好氛圍。
來源:信用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