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生物制造被認為具有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潛力,已成為國際競爭前沿陣地。我國已將生物制造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寫入《“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其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蘇州工業園區作為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高地,依托優渥的產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積極布局生物制造發展新賽道,專門出臺專項支持政策,重點拓展生物制造在生物醫藥、食品、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設備等領域的應用,搶占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先機。
在引領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生物制造浪潮中,產業鏈上游以生物質原料供給和專業設備支撐為核心,正經歷從“傳統資源依賴”向“技術驅動”的轉型。
園區聚焦基因編輯等底層技術開發,以研發創新為矛、平臺賦能為盾、政策加持為基,在基因操作與合成領域銳意突破,全力鍛造產業鏈上游的“源頭活水”。
專注科研服務,深耕細作基因組學
提到生物制造,很多人會覺得陌生,實際上在醫藥、農業、食品等多個領域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在醫藥領域,通過基因工程和細胞培養技術,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藥物和疫苗;在農業領域,基因編輯技術使得作物抗蟲抗病性能得到提高……
位于園區的蘇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唯智”)就是這樣一家專注于基因組研究以及合成生物產業化開發相關的基因技術應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高通量測序、Sanger測序、基因合成、引物合成、蛋白質表達純化、基因編輯等服務,在農業與食品科學、抗體發現與免疫學等眾多領域不斷探索,已成長為基因組服務的行業領軍企業。
比如在高通量測序技術方面,金唯智目前配備了完整的一代、二代和三代測序平臺,可為客戶提供多種測序讀長、通量和時間周期選擇,滿足生命科學研究用戶對成本和速度的差異化需求;同時,也構建了質粒DNA制備、引物合成、病毒包裝、基因編輯(KO/KI)合規服務等關鍵平臺,為全球研發提供堅實支撐。
憑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卓越的服務品質,金唯智目前已與80%的全球前20強的制藥企業以及諸多國際大型生物科技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服務范圍覆蓋了中國、北美、歐洲、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事實上,作為專注于基因組研究和基因技術應用的企業,金唯智一直將自己定位在產業鏈條上的首選合作伙伴角色。“一家上游企業,相當于是下游企業的發動機。上游企業為下游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使得下游企業研發速度大幅提升,從而吸引更多下游企業來到園區駐扎?!苯鹞ㄖ侵袊紫瘧鹇怨俑鹨惚硎尽?/span>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金唯智生命科學中國總部北樓在園區開工建設,總投資超億元,將進一步深耕基因檢測應用技術,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基因組服務。就在近日,金唯智憑借在生物產業服務領域的卓越表現,上榜權威生物醫藥獎項“BioConAwards2025”獲獎名單,榮獲“年度卓越生物產業服務機構”稱號。
精準溯“源”施“策”,強化原始創新能力
企業作先鋒,平臺則是點燃創新“強引擎”。依托“國字號”平臺深度耦合產業需求,科創企業在生物制造領域踴躍創新,孕育著產業發展新空間。
在被譽為黃金賽道的生物醫藥領域,核酸藥物以其精準靶向和高效治療的潛力,被視為“下一代藥物革命”的核心。園區企業蘇州吉瑪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瑪基因”)則扮演著國內小核酸產業拓荒者的角色。
吉瑪基因專注于小核酸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具有從RNA單體合成、小核酸合成直到小核酸藥物研發的完整產業鏈,已經成長為國內領先的RNA藥物全鏈條技術服務商。
2023年,吉瑪基因與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強強聯合,共建核酸藥物中試平臺,為多家藥企提供了小核酸藥物從藥物發現、藥物開發等臨床前研究階段的技術服務,破解創新藥產業化的“死亡之谷”。
不僅如此,吉瑪基因還建設運營了動物實驗平臺,專注于核酸類藥物前期開發的體內藥理藥效模型構建和實驗研究,同時服務于各大專院校、藥企,提供各類核酸研究相關的體內研究模型和實驗服務。
吉瑪基因董事長張佩琢說:“園區的整體服務意識都比較超前,尤其是公共平臺、人才服務、項目申報、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支持讓企業獲益匪淺。”吉瑪基因深耕十余年,憑借自己的領先優勢,逐步打造起了一條從產品研發到生產銷售的RNAi上下游產業鏈。
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更需要科創平臺的高質量技術供給,園區在這一維度持續加碼。
去年9月,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蘇州)(簡稱“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落戶園區,構建起貫通“實驗室-生產線”的高速通道,使合成生物學等前沿成果快速落地。近期,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舉辦BioMatch生物制造專場交流會,精準聚焦生物制造領域前沿技術與轉移轉化需求,為生物制造領域的技術轉化與產業合作搭建了高效對接的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金唯智、吉瑪基因等龍頭企業開放的高端技術平臺,已形成覆蓋合成、測試、中試的多層次服務體系,為行業提供“即插即用”的硬核支撐。這種“國家隊+企業群”的協同模式,正重塑生物制造創新價值鏈,加速整體產業進程。
厚植政策沃土,孕育產業“參天森林”
前瞻性的產業勃興,離不開系統性政策土壤的滋養。園區以極具戰略眼光的頂層設計,為生物制造尤其是上游技術的突破,構筑了全方位的支撐體系。
今年上半年,園區正式發布《蘇州工業園區加快推動生物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立足合成生物學發展基礎,重點聚焦生物醫藥、食品、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設備等方向,在研發創新突破、平臺體系建設、創新成果孵化、企業做大做強、開放協同發展等五個方面給予具體支持,并在資金、人才、載體等方面提供強力保障。
“行動計劃”的發布無疑將更大力度完善生物制造產業生態,并以系統性政策為產業鏈上游創新注入強勁動力。
根據《行動計劃》,園區持續強化產業源頭技術創新,支持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蘇州)及高校院所加大力度布局合成生物學研究方向,重點突破生物制造核心使能技術、產業關鍵技術、重大顛覆性技術和國產替代技術。
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引導頭部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重點突破相關共性技術。同時,推動AI賦能研發創新,加速創新產品應用推廣,助力生物制造產業加速發展。
此外,園區還積極提升公共平臺支撐能力,系統謀劃布局生物制造共性技術平臺,探索建設微生物菌種保藏庫等資源庫,并支持建設高通量、智能化、自動化概念驗證與中試平臺。
園區以遠見卓識的頂層設計,厚植生物制造發展沃土,讓每一粒創新的種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
目前,合成生物學技術在園區生物醫藥企業研發創新過程中應用廣泛,已集聚相關企業超40家,數量居全市首位,占全市比重近60%。
從基因合成的微觀尺度到產業生態的宏觀布局,每一支試管的突破都在為全球生物經濟注入新動能。下一步,園區將持續聚焦生物制造產業鏈“最強大腦”,不斷搭建豐富從實驗室到應用場的完整路徑,力爭到2027年,園區生物制造的源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規模效應持續顯現、產業發展生態日益完善,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生物制造產業高地。
202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