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富華苑、夏家橋100號及黃天蕩60號小區順利完成主體改造工作,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居住品質大大提升。
此次改造涉及3個小區36幢居民樓,完成外墻、內墻涂料翻新,拆除并安裝居民樓排水立管,屋面維修翻新。同時還完善了屋面防水,更換了市政管網,安裝了雨水檢查井,并增設了樓道照明燈具、室外監控、室外路燈,新建了電瓶車充電棚、室外活動場所等。在優化環境方面,此次改造共新栽樹木1504株,提升綠化約1.43萬平方米。
婁葑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開發建設早,街道全域房齡超過20年的小區占比達60%左右,普遍存在設施設備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等問題。近年來,街道有序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城市面貌整體更新,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
相比較此前,本次改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聚焦“一老一小”重點群體需求,將老年友好和兒童友好的理念融入改造全過程。以富華苑小區為例,原先每到接送高峰時間就變得擁擠混亂的幼兒園門前廣場,改造后不僅重新規劃了空間、增設了阻車樁,還新建了小游園,為孩子們提供安全有趣的活動場地。“孫女每天放學后,都要在小游園玩一會兒,孩子們很喜歡。”在富華苑小區居住了十余年的孫阿姨提起這一變化贊不絕口。
改造工程如何真正“改”到居民心坎上?代建單位華葑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在項目規劃階段,街道就建立起“社區—居民—物業—建設單位”四方協商機制,根據各小區特點和居民建議,提供多套改造方案供居民投票選擇。項目啟動的同時,街道從機關、社區“紅色管家”團隊及建設施工單位抽調骨干黨員,成立老舊小區改造“行動支部”,通過定期召開行動支部會議,將工程難點納入“議題清單”,形成“問題共解、安全共管、質量共控”的攻堅合力。
硬件設施更新后,“軟件”服務也要跟上。當前,婁葑街道以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為抓手,扎實做好這一惠民工程的“后半篇文章”。街道一方面推動物業服務精細化升級,引導居民共建共管,鞏固提升改造成果,讓新環境持久“保鮮”;另一方面持續響應居民訴求,在適老化設施維護、兒童活動空間管理、公共區域功能優化等方面保持跟進,讓“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享受到更貼心、更可持續的社區關懷。
作者 劉華 孟旭
《新華日報》2025年10月17日第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