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倷好呀!”這聲帶著濃濃蘇式韻味的問候,不是來自老蘇州,而是出自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科大訊飛蘇州分公司最新推出的蘇州方言“AI男主播”。歷經7年技術積累,“他”具有“17000句私藏吳語”的看家本領,用地道的“蘇式”聲線,為江南鄉音的數字化傳承寫下生動注腳。
近年來,方言傳承正面臨困境,調查問卷顯示,在6到20歲本土出生人群中,蘇州方言使用率占比只有2.2%。科大訊飛始終致力于方言的保護和傳承,在AI方言技術方面持續深耕,研發團隊從方言語料采集、引擎訓練起步,逐步構建起完整的方言技術體系,先后實現了訊飛輸入法方言識別、虛擬主播方言播報等功能,最終完成從技術到產品的跨越。
技術研發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蘇州方言的復雜性與獨特性讓團隊在過程中面臨多重挑戰:年輕群體中方言流利者不足5%的“聲源之困”;蘇州話存在地域差異、代際差異和“文白異讀”現象的“標準之難”;以及需要破解復雜變調規律和音素邊界的“學習之繁”。為攻克這些難題,科大訊飛聯合方言保護志愿者、專家顧問及錄音團隊,收集了近萬名志愿者持續4年的語料,完善蘇州方言數據,最終建成1100余小時識別語料庫和將近17000句合成語料庫,并均完成了精細化標注。
有了扎實的數據支撐,此次上線的蘇州方言年輕男聲展現出真實且自然的特點。在小規模MOS測評中,該系統獲得了4.5分的優異成績。這意味著在普通對話場景下,AI說出口的蘇州話已經幾乎聽不出機械痕跡。那些曾讓合成語音露餡的冰冷的“電子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然流暢的方言韻律。
此前,科大訊飛已推出蘇州方言年輕女聲,并成功應用于《姑蘇瑣記》AI短片、園林語音導覽等場景。此次男聲的加入,不僅完善了方言AI技術體系,更為蘇州話傳承開辟了新路徑。
從吳儂軟語的數字化留存到多元場景的應用落地,在園區這片創新沃土上,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正綻放出獨特魅力。未來,這項技術將應用于更多領域,讓AI成為守護鄉音的溫暖力量。
編輯 黃雨琳
202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