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新鎮社區小公園里,孩子們在新添置的游樂設施上嬉笑,老人坐在風雨連廊的休閑座椅上曬太陽;午后的黨群服務中心里,國學講堂傳來瑯瑯書聲,家庭醫生工作室里居民正接受健康咨詢;傍晚,“美美小廚”社區食堂飄出飯菜香,“鹿油油”便民菜車前居民有序挑選新鮮蔬果……這幅充滿煙火氣的幸福圖景,是新鎮社區近年來以空間優化、功能升級、資源整合為抓手,深耕基層治理的生動寫照。
建于2006年的新鎮社區,涵蓋5個小區,曾獲“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蘇州市健康社區”等榮譽。但隨著時代發展,設施陳舊、資源不足等問題漸顯,居民多樣化需求亟待滿足。為此,社區錨定“五社聯動、全齡友好”目標,以黨群服務中心優化和社區小公園改造為核心,開啟了一場溫暖的“幸福升級”。
聽民意、解民憂把準治理“脈搏”
改造之初,社區成立專項調研小組:發放問卷、開座談會、實地走訪,200余條意見建議匯聚成“需求清單”;居民議事會上,黨員代表、居民代表圍坐一堂,梳理出“增加兒童游樂設施”“擴大服務空間”等5項急需改進的項目。“從‘政府端菜’到‘群眾點菜’,每一項改造都貼著民心走。”參與議事的居民王阿姨說。
優空間、強功能打造全齡“幸福圈”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社區結合實際,全力推動黨群服務中心室內外空間形成服務功能互補。室外,成人健身區旁多了色彩明快的兒童樂園,空曠廣場建起風雨連廊,綠植點綴其間,晴雨皆宜、老少咸宜;室內,居民服務空間從160平米擴至460平米,孝心影院、婦女兒童之家、法治教育基地、幸福工坊等功能區,滿足全齡段多樣化需求,“15分鐘便民服務圈”在家門口成型。
“以前想帶孫子玩,得跑老遠,現在下樓就有游樂場,連我們老人也有歇腳的地方。”張老伯點贊道。
聚合力、拓服務織密民生“保障網”
以街道“有唯善治 幸福唯亭”黨建品牌為引領,社區與35家單位結對共建,打造“惠民服務站”。法律維權、健康義診、就業指導、金融咨詢等資源清單與需求清單精準對接,服務觸角不斷延伸。
針對流動黨員,社區聯合灌南縣駐蘇州流動黨員黨委園區分部打造“流動黨員之家”,“流而有學、流而有為”活動讓漂泊的心有了歸屬;面向新業態群體,暖“新”驛站提供歇腳、充電服務,社區食堂還送上8.8折用餐優惠。
如今的新鎮社區,變化看得見、摸得著:居民在家門口享服務,滿意度持續提升;流動黨員、新業態群體找到歸屬感,社區認同感顯著增強。更可喜的是,居民議事平臺暢通民意,35家共建單位各展所長,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治理格局已然形成。
“接下來,我們要讓紅色陣地更有溫度、更聚人氣。”新鎮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化黨建引領,創新服務模式,讓多元空間成為不打烊的“社區活力站”,讓居民的幸福生活更有品質、更有內涵。
編輯 夷亭軒
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