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數字社會現場推進會在蘇州舉行,會上發布2024年數字社會重大場景項目案例集。蘇州工業園區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5個項目獲評省數字社會重大場景,數量位居全市區縣板塊第一;企查查、同程網絡、思必馳3家園區企業獲評優秀開發單位,數量占全市75%。
這些涵蓋教育、文旅、信用、交通、雙碳等領域的創新實踐,不僅展現了園區數字化轉型的領先水平,更勾勒出未來智慧城市的雛形。
駛向新賽道的區域教育大數據駕駛艙
園區教育局與蘇州新建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攜手打造“駛向新賽道的區域教育大數據駕駛艙”,構建“易加教育”平臺“1116”體系,破解優質教育資源不足、教學適切度不高、評價標準單一等難題。
通過建設智慧教學支撐體系、學生“小五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多維度數據融合應用等舉措,實現個性化學習與精準教學,覆蓋園區144所學校、20萬名學生,平臺登錄量超2億人次。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數據動態刻畫以及“素養導向·教學評云端一體化”的新型教學模式,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樹立典范。
AI賦能文化旅游創新服務
同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新推出文旅垂類大模型“程心”,成為OTA(OnlineTravelAgency,在線旅游)行業首個算法、大模型雙備案的企業,消除了通用大模型在旅游領域應用的鴻溝。
該模型整合海量文旅數據,通過智能行程規劃、數字人交互、種草榜單生成等應用,顯著提升用戶體驗和交互效率——行程規劃效率提升至分鐘級,數字人對話更加流暢自然,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審核效率大幅優化。同程“程心”大模型同時能服務于C端用戶、B端企業、G端政府等整個文旅生態多個鏈接伙伴,實現文旅行業數字化產品落地共建共贏。
企查查——一站式企業信用信息綜合服務應用場景
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一站式企業信用信息大數據平臺,以全球5.8億+企業數據為核心,通過智能風控模型等創新技術,實現0.3秒極速查詢和每日2700萬條數據的實時更新。
平臺覆蓋移動端、PC端及API接口服務,為金融、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提供精準決策支持,如深耕細作行業數據分析,發布《新能源汽車投融資數據報告》,賦能構建汽車供應鏈新生態。其核心優勢在于海量數據整合能力、毫秒級響應速度及企業圖譜深度分析,有效破除信息壁壘,成為企業信用服務領域的標桿,賦能商業合作與風險管控,助力數字社會治理升級。
基于DFM-2大模型智慧交通服務平臺示范項目
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發的DFM-2大模型,構建了國內領先的智慧交通服務平臺,通過三大創新突破重塑軌交服務模式:首創“語音購票+智能導航”一體化服務,在地鐵嘈雜環境下實現95%的高精準語音交互;研發八麥陣列抗干擾技術,攻克了軌交場景下的拾音難題;構建軌道交通知識庫和AI模型算法庫,實現從票務服務到設備運維的全鏈條智能化。
目前,該平臺已成功應用于蘇州地鐵系統,日均服務乘客超10萬人次,人工客服咨詢量下降60%。
區域碳排放智能管理
園區以數字技術賦能“雙碳”戰略落地,由國網蘇州市工業園區供電分公司創新構建全國首個市場化碳普惠交易體系,以綠色低碳場景的價值開發促進綠色低碳技術與項目發展。該項目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融合能源大數據,搭建碳普惠智能服務平臺,聚合低碳服務供應商資源,創新打造“碳核查-碳減排-碳交易-碳中和認證”全流程數字化閉環,累計注冊用戶超100家,備案減排項目680余個,交易規模超1.6萬噸,核發減排量超8.9萬噸。助力博格華納蘇州工廠、太湖生態島新豐現代農業園、蘇州金馬賽事等16個應用場景實現碳中和,促進綠色產業發展。
平臺創新構建“4+4”服務模式,聯合新加坡綠色交易所、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權威機構開展交易規則、碳中和標準等聯建互認合作,形成跨區域碳普惠共享體系。其創新實踐不僅被納入國家碳達峰試點,更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金鑰匙”金獎,為全國區域數字化碳治理提供了“園區經驗”。
這些項目的成功實踐,為數字園區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未來,園區將繼續深化數字化轉型,推動更多創新場景落地,助力數字社會建設邁上新臺階。
編輯 唐曉雯
2025年8月8日